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秦岭山区宜居乡村的架构思考 收藏

秦岭山区宜居乡村的架构思考

The systematic architecture of livable countryside in Qinling Mountains

作     者:刘冬 彭建兵 叶万军 鞠鹏宇 张堂基 刘魁 LIU Dong;PENG Jianbing;YE Wanjun;JU Pengyu;ZHANG Tangji;LIU Kui

作者机构:西安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54 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陕西西安710061 陕西华地勘察设计咨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20 信息产业部电子综合勘察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54 

出 版 物:《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Journal of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 卷 期:2023年第43卷第4期

页      面:743-751页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08[工学] 081303[工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0813[工学-建筑学] 0833[工学-城乡规划学] 083302[工学-城乡规划与设计]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108063)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22J002) 信息产业部电子综合勘察研究院委外项目(2021-DKY-W03) 

主  题:秦岭 宜居乡村 安全 活力 生态 文明 智慧 

摘      要:秦岭区域所呈现的独特、复杂和敏感等特征,致使其山区乡村在面临秦岭生态保护与修复、乡村振兴战略等挑战与机遇的同时,其系统也受到强烈的扰动与冲击。鉴于秦岭山区乡村生境结构复杂和乡村聚落交错混合,采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方法,构建秦岭山区兼具“安全“活力“生态“文明与“智慧的宜居乡村体系。研究表明:安全乡村是基础,立足于乡村地质灾害风险预判与防灾策略;活力乡村是关键,立足于乡村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与路径;生态乡村是核心,立足于乡村生态安全格局的锚固优化;文明乡村是导向,立足于乡村多主体多要素的统筹发展;智慧乡村是前提,立足于乡村“人-技术-数据的信息支撑平台建构。该体系对解决宜居乡村的现实问题,推动秦岭生态文明建设提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并为“人类宜居提供了研究范例。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