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徐州221116 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日照276826
出 版 物:《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年 卷 期:2023年第37卷第10期
页 面:1-12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3001[工学-环境科学] 0830[工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农学学位)] 08[工学]
主 题:农村人居环境治理 治理绩效生成模式 模糊集定性比较 双轨式治理 情感治理
摘 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治理绩效差异化现象与不平衡问题。基于“政府行政层-政社互动层-村民自治层的整体性分析框架,以我国31个省份为案例样本,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探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绩效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联动效应,以揭示高治理绩效的生成模式与路径选择。研究发现,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绩效生成呈现出了一种超越“双轨式治理传统的“复合型治理逻辑:1)强有力的行政执行与高程度的村民自治相结合的“双轨式治理仍为必要条件,发挥着普适性的作用。2)仅有“双轨式治理并不构成农村人居环境高治理绩效的充分条件,资金投入、激励强化、协同互动与情感联结等四个条件变量相互作用,与“双轨式治理一同形成了驱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绩效生成的多样化组态,包括“双轨治理-情感激励模式、“双轨治理-情感协同模式、“双轨治理-财政激励模式、“双轨治理-财政协同模式与“混合型治理模式。3)通过跨案例比较进一步发现,“双轨式治理的超越逻辑是在政府工具介入属性(经济属性与情感属性)和治理主体关系面向(分立面向与合作面向)两大维度的基础上形成的。不同地区应结合自身实际与特色优势有针对性地选择治理模式与路径,以弥合治理绩效的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