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天津市污染地块土壤与地下水修复实证分析 收藏

天津市污染地块土壤与地下水修复实证分析

Empirical analysis of soil and groundwater remediation in contaminated sites in Tianjin

作     者:孟豪 梅丹兵 邓璟菲 刘鹏 董璟琦 肖萌 张红振 李香兰 MENG Hao;MEI Dan-bing;DENGJing-fei;LIU Peng;DONG Jing-qi;XIAO Meng;ZHANG Hong-zhen;LI Xiang-lan

作者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北京100875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土壤保护与景观设计中心北京100012 污染场地安全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100015 

出 版 物:《中国环境科学》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年 卷 期:2023年第43卷第9期

页      面:4760-4767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082803[工学-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 08[工学] 0828[工学-农业工程] 120405[管理学-土地资源管理]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0YFC1807504,2018YFC1801300) 污染场地安全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NELSRT201708,NEL-SRT201709) 

主  题:土壤污染 地下水污染 区域修复 资源化利用 碳排放 

摘      要:以天津为研究区域,通过分析修复特征、污染物归趋、技术应用以及修复碳排放揭示了修复行为在区域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2015~2021年7a间全市修复工业污染地块44个,修复污染土壤878.81万m^(3),修复地下水污染地块20个,面积106.64万m^(2),未来修复体量仍保持上升状态;修复土壤类型以有机污染为主,修复6类典型污染物40270.48t;修复技术呈现异位向原位过渡趋势,其中原位化学氧化、阻隔与抽出处理分别在土壤与地下水修复中应用频次最高.7a间土壤修复碳排放总量与碳排放强度分别为125.39万t和0.14t/m^(3),地下水也依赖于高碳排放因子修复技术,整体修复可持续度有待加强.本研究测算结果具有一定不确定性,其中土壤中的污染因子平均浓度与修复技术碳排放因子对于物质流和碳排放等结果影响较大.建议加强区域层面污染土壤与地下水绿色可持续修复评估体系研究,提升污染受体物质流动态追踪水平与统筹管理能力,探索滨海相地质条件下可持续风险管控体系.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