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作物抗旱性基因的定位及发掘利用 收藏

作物抗旱性基因的定位及发掘利用

作     者:任洪雷 朱筱 张丰屹 张瑞萍 洪慧龙 张必弦 邱丽娟 

作者机构: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农业部东北早熟大豆产区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哈尔滨分中心 黑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农业微生物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黑龙江省寒区植物基因与生物发酵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农作物基因资源与遗传改良重大科学工程农业部作物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出 版 物:《分子植物育种》 (Molecular Plant Breeding)

年 卷 期:2024年

学科分类:09[农学] 0901[农学-作物学] 

基  金:国家博士后基金(2022MD723784) 黑龙江博士后基金(LBH-Z22267) 黑龙江省省属科研业务费(CZKYF2022-1-B024) 黑龙江省省属科研业务费(CZKYF2022-1-C008)共同资助 

主  题:抗旱性 QTL定位 功能基因 

摘      要:干旱是影响作物产量、生长发育的主要非生物胁迫因素之一。在极严重的情况下,干旱可以导致作物减产50%以上。抗旱品种的选育,需要在干旱条件下进行多年反复鉴定,并且保持多年干旱水平相对一致,这是很难实现的。充分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手段,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常规育种相结合是抗旱品种选育的未来发展方向和突破口,为此主要的作物都在进行抗旱相关基因的定位和发掘利用工作。利用分离群体进行连锁分析和利用自然群体进行关联分析是定位作物复杂耐逆性状的两个有效手段。本研究综述了不同作物抗旱性基因定位相关研究,其中主要总结概括了大豆在干旱条件下的抗旱鉴定指标以及大豆抗旱基因的挖掘情况,为大豆抗旱育种工作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