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高亮度近红外荧光染料研究进展 收藏

高亮度近红外荧光染料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in High Brightness Near Infrared Fluorescent Dyes

作     者:邱建文 刘梦 熊新怡 高勇 朱虎 Qiu Jianwen;Liu Meng;Xiong Xinyi;Gao Yong;Zhu Hu

作者机构: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 福州 350117 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 福州 350117 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省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先进材料化工基础重点实验室 福州 350117 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 福州 350117 福建省师范大学 生物医学材料与组织工程闽台科技合作基地 工业生物催化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医学光电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福州 350117 

出 版 物:《有机化学》 (Chinese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年 卷 期:2023年第43卷第11期

页      面:3745-3760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1704[工学-应用化学] 07[理学] 08[工学] 0817[工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070303[理学-有机化学] 0703[理学-化学] 

基  金:100 Talents Program of Fujian Province Program for Innovative Research Team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Fujian Province University Special Funds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 Guiding Lo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2020L3008)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SFC, (U1805234)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Fujian Province, (2021J01147)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 

主  题:高亮度 近红外 荧光 染料 

摘      要:近红外光(650~1700 nm)在生物成像中具有组织穿透深度大、受生物体自身荧光干扰小和对生物体光损伤小等优点.因此,近红外染料己成为生物成像新的研究热点.近红外荧光染料较窄的能量带隙使激发态非辐射跃迁几率增大,导致荧光强度大幅降低.同时较长的共轭疏水骨架及强大的分子电荷转移能力,使他们容易与外部分子交互,从而加剧非辐射能量损耗增加,致使荧光强度降低.为了获取高亮度近红外荧光染料,研究人员针对近红外染料做了很多改进和修饰.从荧光染料的结构-性质关系角度,综述了目前主流的高亮度近红外染料的发展情况,希望能为发展高亮度近红外荧光染料提供帮助和指导.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