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重症药疹不良反应44例分析 收藏

重症药疹不良反应44例分析

作     者:刘宏尉 陈叶莉 

作者机构: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剂科福建省厦门市361000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制剂科福建省厦门市361000 

出 版 物:《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

年 卷 期:2024年第17卷第3期

页      面:165-168页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06[医学-皮肤病与性病学] 10[医学] 

主  题:重症药疹 药品不良反应 回顾性分析 

摘      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厦门市思明区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近7年收治的重症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电子病历系统结合不良反应上报系统,选取2016—2022年厦门市思明区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明确诊断的重症药疹患者44例,其中Stevens-Johnson综合征(SJS)16例(36.36%)、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16例(36.36%),剥脱性皮炎(ED)6例(13.64%),急性泛发型发疫性脓疱病(AGEP)5例(11.36%),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HS)1例(2.27%)。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过敏史、致敏药物、疾病潜伏期、发热峰值、黏膜受累情况、治疗情况及转归等资料信息,分析不同疾病类型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44例患者中,发病年龄以20~60岁居多,以男性居多。共涉及53种可疑致敏药物,其中抗感染药物以22例次居首,抗肿瘤药占8例次,抗癫痫药占8例次,解热镇痛抗炎药占6例次。潜伏期≤7 d者24例(54.55%),致敏药物为抗感染药物18例(40.91%);潜伏期7~14 d者9例(20.45%),14 d者8例(18.18%);潜伏期不详者3例(6.82%)。潜伏期最短者仅为8 h,潜伏期最长者达33 d。伴发热者34例(77.27%),共27例(61.36%)黏膜受累,且以累及口腔黏膜最为常见(25例,占92.59%),其中单处黏膜受累8例,2处黏膜受累9例,3处及以上黏膜受累10例(TEN 6例,SJS 3例,ED 1例),而AGEP患者均未有眼、口腔、泌尿道黏膜受累症状。42例患者行激素治疗,仅1例ED和1例AGEP未应用糖皮质激素;同时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和血浆置换方案的,ED患者有1例,SJS患者2例,TEN患者则有10例,而AGEP和DHS患者仅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即可。经系统治疗后,40例治愈出院,2例自动出院,2例死亡(TEN患者)。结论重症药疹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潜伏期不定,其临床症状除脱屑、大疱和多部位黏膜受累外,还可伴有高热、脏器功能损害等,以SJS、TEN最多见,DHS较少见,致敏药物以抗感染药物为主,早期足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和丙种球蛋白是治疗重症药疹的关键,严重者可进行血浆置换。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