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不同方法判定南京臭氧生成敏感区的差异 收藏

不同方法判定南京臭氧生成敏感区的差异

Differences of Three Methods in Determining Ozone Sensitivity in Nanjing

作     者:陈柑羽 李勋 李琳 秦墨梅 谢鸣捷 王鸣 李婧祎 胡建林 CHEN Gan-yu;LI Xun;LI Lin;QIN Mo-mei;XIE Ming-jie;WANG Ming;LI Jing-yi;HU Jian-lin

作者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省大气环境监测与污染控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大气环境与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南京210044 

出 版 物:《环境科学》 (Environmental Science)

年 卷 期:2024年第45卷第2期

页      面:635-644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理学] 070602[理学-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0706[理学-大气科学] 

基  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200815) 

主  题:臭氧(O_(3))敏感性 光化学指标法 敏感性系数法 空气质量模型 基于观测的箱模型(OBM) 

摘      要:近年来,我国臭氧(O_(3))污染日益严重,识别O_(3)对前体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和氮氧化物(NO_(x))的敏感性对科学制定区域O_(3)污染防治政策具有重要意义.以南京市2017年7月下旬的一次O_(3)污染事件为例,探讨了基于三维模型的光化学指标法、敏感性系数法以及基于观测的OBM方法在识别南京市O_(3)生成敏感性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光化学指标法和敏感性系数法得到的南京市O_(3)敏感性的空间分布较为一致(一致性超过50%).其中,敏感性系数法对应的过渡区范围更广,而光化学指标法更倾向于将O_(3)生成判定为只对VOCs或NO_(x)敏感.不过,光化学指标法的结果与采用的临界值有关.OBM方法受观测数据质量影响较大,如NO_(2)观测误差(观测浓度高于实际浓度)会造成OBM低估O_(3)对NO_(x)的敏感性.在判定重污染阶段的O_(3)敏感性时,各方法间差异较大.光化学指标法偏向于VOCs控制,而OBM和敏感性系数法的结果则相对接近,倾向于NO_(x)控制或共同控制.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