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山苍子嫁接愈合过程的组织解剖和生理特性 收藏

山苍子嫁接愈合过程的组织解剖和生理特性

Tissue anatomy and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grafting healing process of Litsea cubeba

作     者:王习政 陈霞 苏文娟 张运煜 王毓曼 谢荟清 陈尚钘 刘娟 WANG Xizheng;CHEN Xia;SU Wenjuan;ZHANG Yunyu;WANG Yuman;XIE Huiqing;CHEN Shangxing;LIU Juan

作者机构: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森林培育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45 江西农业大学国家林业草原木本香料(华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南昌330045 

出 版 物:《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 Technology)

年 卷 期:2024年第44卷第3期

页      面:56-64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907[农学-林学] 08[工学] 0829[工学-林业工程] 09[农学] 

基  金:江西省重大科技研发计划专项(20203ABC28W016) 江西省林业局樟树研究专项(创新专项07) 

主  题:山苍子 嫁接愈合 显微结构 生理特性 

摘      要:【目的】通过分析山苍子嫁接愈合过程中嫁接口的组织结构和生理特性变化过程,明确山苍子芽接愈合过程的机制,对山苍子良种嫁接苗木的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方法】以山苍子1年生实生苗为砧木,以采穗圃优树1年生枝为穗条,采用嵌芽接嫁接技术,于芽接后不同时期取嫁接结合部位组织进行解剖结构的显微镜观察和分析,并测定可溶性淀粉、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等生理酶指标活性。【结果】山苍子嫁接愈合过程可分为4个时期:隔离层形成期(嫁接后0~5 d)、愈伤组织形成与连接期(嫁接后6~16 d)、形成层连接期(嫁接后17~25 d)和维管组织分化形成期(嫁接后26~35 d)。在嫁接后初期,嫁接口的砧木切口面先后出现隔离层和愈伤组织,嫁接后17~25 d,砧穗间形成愈伤组织桥,且形成层相互连接,构成形成层环带;嫁接后26~35 d嫁接口处分化出维管组织,且砧穗紧密连接。各生理指标变化存在显著差异,在嫁接后第15天,可溶性淀粉、可溶性蛋白、POD、CAT均上升到峰值水平,随后5 d,可溶性糖和SOD出现峰值,此时PPO活性显著降低。【结论】山苍子在嫁接后第35天基本完成愈合,且愈伤组织形成与连接末期、形成层连接初期(嫁接后第15~20天)是山苍子嫁接成活的关键时期。在隔离层形成期,3种抗氧化酶(SOD、POD、CAT)即时调控活性氧水平;在嫁接愈合后期(嫁接后30~35 d),POD、CAT与PAL共同参与砧穗切口部位愈伤组织形成与木质化过程。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