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集成微腔光梳产生与应用 收藏

集成微腔光梳产生与应用

Microresonator frequency comb generation and applications

作     者:程亚 薛晓晓 Ya Cheng;Xiaoxiao Xue

作者机构:华东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上海200241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北京100084 

出 版 物:《科学通报》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年 卷 期:2024年第69卷第12期

页      面:1526-1527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0207[理学-光学] 07[理学] 08[工学] 0803[工学-光学工程] 0702[理学-物理学] 

主  题:锁模激光器 倍频链 光频率 光梳 诺贝尔物理学奖 光频梳 光学频率梳 替代方案 

摘      要:光学频率梳简称为光频梳或光梳,其光谱包含一系列频率严格等间距的谱线,非常像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梳子,故而得名[1].光梳技术在21世纪初兴起,最早在光频率精密测量中作为倍频链的替代方案而被提出.相对于倍频链,光梳大大降低了系统的复杂度和体积,成为光学频率综合、光原子钟、精密光谱测量等领域的重要工具.在光梳技术发展史上,最被人津津乐道的事情可能是2005年Hänsch和Hall因此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2].发展至今,光梳系统的构建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也有一些商用化的产品.其中所使用的种子光源主要包括光纤锁模激光器和固体锁模激光器两类.然而,光梳系统的总体积和功耗仍然较高,应用场景目前仍然主要局限在实验室中.因此,实现光梳的集成化和小型化,使其走出实验室成为大家追求的下一步目标.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