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社区实践与理论逻辑——基于重庆市... 收藏

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社区实践与理论逻辑——基于重庆市龚滩古镇的田野调查

Community Practice and Theoretical Logic of Promoting Communication,Exchange,and Integration of Various Ethnic Groups through Tourism:Field Investigation Based on Gongtan Ancient Town in Chongqing City

作     者:林婵娟 LIN Chan-juan

作者机构: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出 版 物:《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Qiannan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年 卷 期:2024年第44卷第1期

页      面:12-21页

学科分类:0304[法学-民族学] 02[经济学] 020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03[法学] 030402[法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030401[法学-民族学] 020202[经济学-区域经济学] 

基  金:202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研究”(22&ZD211) 2023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点项目“武陵民族走廊内河航运文献整理与文化遗产调查”(CSZ23002) 

主  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旅游社区 龚滩古镇 

摘      要: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龚滩古镇为田野点,发现旅游地居民与游客、旅游移民在持续的交往互动中逐渐建构起新型旅游社区。各民族群众共学旅游经营、共享旅游红利、共事于文化展演、共乐于旅游活动,开展着旅游促进“三交的鲜活实践。地方“三交史孕育的包容文化特质、旅游流动、旅游共同体与地域认同相互交织,构成了旅游助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社区实践逻辑。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