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广东广州511370 北京艾迪智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038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641 广东工业大学精密电子制造技术与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006 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北京100044
出 版 物:《电焊机》 (Electric Welding Machine)
年 卷 期:2024年第54卷第4期
页 面:1-12页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201[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可授管理学、工学学位)] 08[工学] 0802[工学-机械工程] 080201[工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F0606000)
摘 要:为规范和指导增材制造技术的发展以及推动国内增材制造标准建设,介绍了由ISO/TC 261与ASTM F42联合发布的国外标准体系框架,以及由全国增材制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62发布的国内增材制造标准体系框架,并结合现有标准框架对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增材制造标准、美国材料实验协会(ASTM)增材制造标准、国际自动机工程师学会(SAE)增材制造标准,以及国内增材制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展开分类和研究。同时结合增材制造标准体系建设、质量认证、政策规划、行业应用等对国内外现有的增材制造标准展开了全面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ISO发布的增材制造标准大多为通用标准,而ASTM和SAE则以专用标准为主。国内方面,国家标准以关键技术标准为主,而行业标准则集中在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等领域。标准建设方面国内标准更关注特定工艺、材料等而国外标准则涉及到资质认可和制造规范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