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新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4 乌鲁木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0092
出 版 物:《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The Chinese Journal of Dermatovenereology)
年 卷 期:2024年第38卷第5期
页 面:540-546页
学科分类:1004[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401[医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100206[医学-皮肤病与性病学] 10[医学]
基 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厅项目(2022TSYCTD0015)
主 题:梅毒 发病率 APC模型 Joinpoint回归模型
摘 要:目的 明确中国2005—2019年一期与二期梅毒发病情况及趋势,为我国梅毒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提取中国公共卫生科学数据中心2005—2019年梅毒各年龄组发病人数、发病率数据。使用Joinpoint回归拟合发病率变化趋势;使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APC模型),分析梅毒发病风险的年龄-时期-队列效应。结果 Joinpoint结果显示,2005—2019年一期梅毒发病率平均每年下降1.90%,AAPC_(2005—2019)=-1.90(95%CI:-3.80~-0.01,P0.05)。2005—2009年,一、二期梅毒发病率呈上升趋势(APC=17.56%、14.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012—2019年,一、二期梅毒发病率呈下降趋势(APC=-13.82%、-8.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PC结果显示,梅毒发病率受年龄、时期和队列的影响(P0.001)。年龄效应显示,两个高风险年龄组为25~29岁及≥55岁。时期效应显示,发病风险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队列效应显示,一期梅毒队列效应随着出生队列的后移而增加,但1998—2002年出生队列后出现下降趋势;二期梅毒2003—2007年出生队列后呈下降趋势。结论 2005—2019年一期、二期梅毒发病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青年和老年人群是高风险年龄组,需加强防控工作。为有效防治梅毒,应该实施针对性强的综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