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农村初中生道德自我知觉对亲社会意愿和欺骗行为的影响 收藏

农村初中生道德自我知觉对亲社会意愿和欺骗行为的影响

The Effects of Moral Self-perception on Prosocial Willingness and Deceptive Behavior in Rural Middle School Students

作     者:马燕 王振宏 Ma Yan;Wang Zhenhong

作者机构: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儿童青少年心理与行为健康研究中心西安710062 

出 版 物:《心理学探新》 (Psychological Exploration)

年 卷 期:2024年第44卷第2期

页      面:142-149页

学科分类:0402[教育学-心理学(可授教育学、理学学位)] 040203[教育学-应用心理学] 04[教育学] 

主  题:农村初中生 道德自我知觉 亲社会意愿 欺骗行为 道德一致性效应 道德心理许可效应 道德净化效应 

摘      要:研究探讨了农村初中生道德自我知觉对其亲社会意愿和欺骗行为的影响。实验1选取375名农村初中生,考察农村初中生道德自我知觉对亲社会意愿的影响。结果发现,道德自我知觉提升组和道德自我知觉降低组的亲社会意愿均显著高于控制组;实验2选取与实验1不同的333名农村初中生,考察农村初中生道德自我知觉对欺骗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道德自我知觉提升组的欺骗行为显著高于道德自我知觉降低组和控制组,道德自我知觉降低组的欺骗行为显著低于控制组。研究表明,道德自我知觉提升的农村初中生在亲社会行为中出现了道德一致性效应,在欺骗行为中出现了道德心理许可效应;而道德自我知觉降低的农村初中生无论在亲社会行为还是欺骗行为中,都出现了道德净化效应。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