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典型环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内暴露与癌症的研究进展 收藏

典型环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内暴露与癌症的研究进展

Progress on internal exposure to typical environmental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and cancer

作     者:马学瑞 童婉靖 张艺嘉 张文娟 梁勇 宋茂勇 MA Xuerui;TONG Wanjing;ZHANG Yijia;ZHANG Wenjuan;LIANG Yong;SONG Maoyong

作者机构:江汉大学环境与健康学院/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环境与健康危害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56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 

出 版 物:《环境与职业医学》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and Occupational Medicine)

年 卷 期:2024年第41卷第4期

页      面:442-450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4[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402[医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 10[医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1906068) 

主  题: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内暴露 癌症 致癌机制 

摘      要:环境污染与癌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化学致癌物是诱发人类癌症最主要的环境因素,其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具有分布广泛、持久性和蓄积性等特点,近年来关于POPs致癌效应的相关研究受到密切关注。本文综述了环境中五类典型POPs,即多环芳烃(PAHs)、多氯联苯(PCBs)、全氟与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溴代阻燃剂(BFRs)和短链氯化石蜡(SCCPs)的内暴露水平,与癌症发生风险的相关性及潜在的致癌机制。这五类POPs的致癌机制各不相同,包括干扰细胞增殖周期、改变表观遗传和促进氧化应激等,还可通过改变能量代谢与影响免疫功能来促进癌症进展。癌症进程是内在遗传因素和外在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除了关注环境POPs对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影响外,还应该关注POPs对肿瘤免疫、血管生成等肿瘤微环境的影响,这对今后环境污染的防控和癌症的精准医疗具有指导意义。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