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6矿”协同视角下促进煤炭新质生产力形成的路径与对策 收藏

“6矿”协同视角下促进煤炭新质生产力形成的路径与对策

Path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in the coal industry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the six dimensions of mine”synergy

作     者:孙旭东 柳梦雪 张蕾欣 张博 SUN Xudong;LIU Mengxue;ZHANG Leixin;ZHANG Bo

作者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北京100083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福建厦门361005 

出 版 物:《中国矿业》 (China Mining Magazine)

年 卷 期:2024年第33卷第5期

页      面:22-31页

学科分类:020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02[经济学] 081902[工学-矿物加工工程] 020205[经济学-产业经济学] 0819[工学-矿业工程] 08[工学] 

基  金:2023年度数字化学习技术集成与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创新基金重点项目资助(编号:13210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资助(编号:72394405) 中央科研基础业务费项目资助(编号:2023SKPYGL03) 中国工程院战略研究与咨询项目资助(编号:2023-PP-06) 

主  题:煤炭行业 “6矿”协同 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 战略构想 

摘      要:发展新质生产力给煤炭行业的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的动能。本文通过梳理我国煤炭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基础条件,以矿工、矿山、矿企、矿城、矿区、矿业(“6矿)为切入点,创新性地从“6矿理念出发探讨“6矿协同与煤炭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关联关系,进而提出了“6矿协同促进煤炭新质生产力形成的路径与任务。研究认为,我国发展煤炭新质生产力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通过“6矿协同将形成以矿工为中心、矿山为基石、矿企为抓手的煤炭行业优势生产力,向矿城、矿区的推广辐射将形成煤炭行业融合生产力,最终形成代表先进矿业形态的煤炭行业衍生生产力。同时,划分我国煤炭新质生产力的形成阶段为优势发展期、融合发展期和衍生发展期,提出了以“6矿协同促进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与煤炭新质生产力形成的主要路径、阶段性任务与相关建议。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