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人工和天然红树林湿地沉积物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特征 收藏

人工和天然红树林湿地沉积物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特征

Sediment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enzymatic activity characteristics in artificial and natural mangrove wetlands

作     者:吴辉 张典铨 倪冉旭 闫睿冰 夏淑蓉 林孝春 阮学瑞 邹双全 胡敏杰 WU Hui;ZHANG Dianquan;NI Ranxu;YAN Ruibing;XIA Shurong;LIN Xiaochun;RUAN Xuerui;ZOU Shuangquan;HU Minjie

作者机构: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州350117 福鼎市林业局福鼎市林业发展中心福鼎355200 福鼎市林业局福鼎市林业科技推广中心福鼎355200 宁德市林业局宁德市林业科研与技术推广中心宁德352199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州350002 

出 版 物:《环境科学学报》 (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

年 卷 期:2024年第44卷第5期

页      面:198-206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3001[工学-环境科学] 0830[工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农学学位)] 08[工学] 

基  金:福建省林业科技项目(No.2023FKJ1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42171102)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No.2021J01177) 

主  题:酶活性 养分动态 红树林恢复 滨海湿地 福鼎市 

摘      要:基于野外采样和室内实验分析,研究了宁德市福鼎市滨海人工和天然红树林湿地沉积物理化性质及胞外酶活性变化特征,并以恢复前的养殖滩涂作为对照,以评估人工红树林恢复对沉积物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人工红树林恢复有助于降低沉积物pH、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提高溶解性有机碳含量,并且人工红树林湿地相比天然红树林更有助于提升沉积物有机质含量.(2)不同湿地沉积物β-1,4-葡萄糖苷酶(βG)、纤维二糖水解酶(CBH)、β-1,4-N-乙酰基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在垂直方向上大体表现为随土层深度呈先降低而后趋于稳定(-50 cm以下)的趋势,底层稳定性高于表层.(3)红树林湿地沉积物的βG、NAG和ALP活性均显著低于养殖滩涂,而CBH活性则高于养殖滩涂.(4)相关分析显示,不同湿地沉积物酶活性主要受有机质含量和温度的综合调控,红树林恢复通过改变pH、有机质和铵态氮含量,显著改变了沉积物酶活性.上述结果表明,人工红树林恢复有助于改善沉积物质量,促进氮污染物去除,通过调控沉积环境和质量,影响了沉积物养分循环和酶活性.研究结果有助于厘清红树林恢复过程中沉积物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的动态变化以及相应的化学反应机制,为地方红树林恢复和管理实践提供指导.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