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草种创新与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草牧业创新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草原西北退化草原生态修复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兰州730020 宁夏回族自治区草原工作站银川750002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and Plant GrowingSaken Seifullin Kazakh Agrotechnical UniversityAstana 010011Kazakhstan
出 版 物:《植物生态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年 卷 期:2024年第48卷第3期
页 面:317-330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90503[农学-草业科学] 0909[农学-草学] 0905[农学-畜牧学] 09[农学] 0903[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基 金:科技部对发展中国家科技援助项目(KY202002011) 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IRT-17R50)
摘 要:种群是草原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然而,长期放牧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深刻影响着种群的生长和繁殖。长芒草(Stipa bungeana)是黄土高原典型草原的优势种,具有较高的生态和经济价值。该研究依托黄土高原典型草原长期滩羊轮牧实验平台,采用完全随机的裂区实验设计,以放牧率(0、2.7、5.3、8.7 sheep·hm^(-2))作为主因子,氮添加水平(0、5、10、20 g·m^(-2))作为副因子,探究放牧、氮添加及其交互作用对长芒草的形态性状、地上生物量及其占群落生物量比例的作用。结果表明:随放牧率的增加,长芒草的株高、冠幅直径、分蘖密度、实生苗密度、地上生物量和生物量占比呈“单峰曲线变化趋势,种群密度降低。而氮添加增加长芒草的株高、冠幅直径、生殖枝密度、分蘖密度、地上生物量和生物量占比;实生苗密度随氮添加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相比氮添加,放牧对长芒草地上生物量和生物量占比的总效应小,放牧对地上生物量有直接的负效应,并通过调控分蘖密度、种群密度及地上生物量影响其生物量占比;氮添加不仅对地上生物量有直接的积极效应,还通过株高、生殖枝密度对地上生物量有间接的正效应,同时通过调控种群密度、冠幅直径、分蘖密度和生殖枝密度影响生物量占比。总体上,氮添加增加长芒草的冠幅直径和生殖枝密度(相比株高和分蘖密度),放牧增加实生苗密度(相比种群密度),而放牧和氮添加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生殖枝密度。放牧率为4.10和5.29 sheep·hm^(-2)时长芒草具有最大地上生物量及其群落占比。上述结果表明放牧和氮添加通过影响长芒草种群的形态特征来调控其地上生物量和群落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