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河南省安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河南安阳455000 河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黄淮水环境污染与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环境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河南新乡453007
出 版 物:《环境工程》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年 卷 期:2024年第42卷第6期
页 面:71-81页
学科分类:07[理学] 070602[理学-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0706[理学-大气科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07204) 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222102320394) 河南省博士后科研资助项目(HN2022023)
主 题:PM_(2.5) 水溶性无机离子 季节变化 来源解析 消光系数
摘 要:为探究安阳市北部郊区PM_(2.5)中水溶性无机离子(WSIIs)的季节变化、来源特征及其消光贡献,于2018年3月—2019年2月对PM_(2.5)中化学组分及气态污染物进行在线观测。结果表明:PM_(2.5)及WSIIs年均浓度分别为(76.68±73.00),(45.60±34.17)μg/m^(3),且二者均呈冬季浓度最高,夏季最低的趋势。不同季节铵盐的存在形式主要为(NH_(4))_(2)SO_(4)、NH_(4)NO_(3)和NH_(4)Cl。PMF源解析结果表明,二次硝酸盐、二次硫酸盐、扬尘源及燃烧源是WSIIs的主要来源。同时,基于改进的IMPROVE经验公式计算各组分的消光贡献,其结果显示二次离子组分(SNA)对大气消光的贡献超过67%。不利的气象条件下污染物的排放和积累是造成本地区冬季PM_(2.5)重污染的重要原因,同时,SNA尤其是SO_(4)_(2)-的迅速增加也会导致较高的PM_(2.5)浓度。因此,控制SNA浓度有利于降低大气PM_(2.5)浓度,同时也助于大气能见度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