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胸痛智能化平台的构建及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收藏

胸痛智能化平台的构建及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Construction of intelligent chest pain platform and application in patients with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作     者:谭薇 刘薇 汤东三 谢小华 皮玲丽 齐楚怡 王亚娟 李玉萌 成守珍 TAN Wei;LIU Wei;TANG Dongsan;XIE Xiaohua;PI Lingli;QI Chuyi;WANG Yajuan;LI Yumeng;CHENG Shouzhen

作者机构: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518035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护理部518035 广西中医药大学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 

出 版 物:《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mergency and Critical Care Nursing)

年 卷 期:2024年第5卷第6期

页      面:557-561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01[医学-内科学(含:心血管病、血液病、呼吸系病、消化系病、内分泌与代谢病、肾病、风湿病、传染病)] 10[医学] 

基  金: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项目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临床研究项目(20223357026) 

主  题:胸痛智能化平台 心肌梗死 救治效率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症护理 

摘      要:目的通过胸痛智能化平台的构建及应用,探讨其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率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由多学科成员组成胸痛智能化平台管理小组,将院前急救系统、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检验科信息系统、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融为一体,构建胸痛智能化平台并将其应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与护理。选取2021年4月—2023年5月在深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就诊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72例,以应用胸痛智能化平台前后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86例,比较两组救治时间、效率及预后等指标的差异。结果应用胸痛智能化平台后,试验组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时间、首次医疗接触至导丝通过时间、进医院大门至导丝通过时间、首次医疗接触至使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时间、入门至造影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患者出院时的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出院时左心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8)。结论应用胸痛智能化平台可缩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各环节的时间,提高救治效率,改善患者预后。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