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延安大学文学院
出 版 物:《现代中文学刊》 (Journal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年 卷 期:2024年第2期
页 面:31-37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05[文学] 050106[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基 金:陕西省教育厅项目“柳青在延安时期的美学探索”(21JK0434)的阶段性成果
主 题:柳青 “自然主义”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文学现代化
摘 要:一般认为,柳青对中国文学现代化的探索集中体现在《创业史》的创作过程中,尤其是1957—1958年《创业史》第三稿艰难的写作过程,传达出柳青对“新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手法的突破。本文通过考察柳青在延安时期(1938—1951年)的文艺创作,讨论柳青的文学现代化探索如何始于延安,发展于延安。具体来讲,延安时期的柳青,首先完成了“人民立场的改造与转变,改造始于《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而非《讲话》,转变则发展于《种谷记》的创作过程。其次,柳青在延安时期经历了从“自然主义向“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认识转变过程,这一转变伴随着对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相应的文学手法(技巧)的探索。再次,柳青在延安时期的立场转变、创作经验及其理论学习,催生了其在新中国对于现实主义文艺理论的热情与探索。因此,柳青对中国文学现代化的探索既是观念的,又是手法(技巧)的;既是实践的,又是理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