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消化道幽门腺腺瘤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特征分析 收藏

消化道幽门腺腺瘤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特征分析

Pyloric gland adenoma: clinicopathological and endoscopic analysis of 14 cases in gastrointestinal tract

作     者:董宁宁 孟凡冬 岳冰 侯俊珍 

作者机构:100050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分中心 消化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 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北京市消化疾病中心 消化疾病癌前病变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50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病理科 100040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石景山教学医院北京市石景山医院消化内科 

出 版 物:《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Electronic Edition))

年 卷 期:2024年第11卷第3期

页      面:159-165页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2070575)(82070575) 

主  题:幽门腺腺瘤  十二指肠 临床病理特征 内镜特征 内镜下切除术 

摘      要:目的:探讨消化道幽门腺腺瘤(PGA)的临床、内镜、病理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消化道PGA患者14例,对其临床病理特征、内镜特征及治疗效果进行总结。结果:14例消化道PGA患者中,女9例、男5例,中位年龄63岁。PGA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病变平均最大直径19 mm,多见于胃,其次是十二指肠球部。根据巴黎分型,10例表现为0-Ⅰ型、3例为0-Ⅱa型、1例为0-Ⅱb型。10例胃PGA背景黏膜包括自身免疫性胃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4例十二指肠PGA周围均存在异位胃黏膜。治疗上12例(85.7%)行内镜下切除术,均完整切除病变,无严重并发症。组织学上5例(35.7%)伴高级别异型增生;免疫组化显示腺体同时表达MUC6和MUC5AC。结论:消化道PGA好发于老年女性,常见于自身免疫性胃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及十二指肠异位胃黏膜上,临床及内镜下表现均缺乏特异性,需要内镜及病理医生提高对本病的认知,早期诊断并行内镜下治疗可取得良好预后。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