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青藏高原东南缘洱海流域人工增雨效果评估 收藏

青藏高原东南缘洱海流域人工增雨效果评估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f Artificial Rainfall Enhancement in Erhai Basin on Southeastern Edge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作     者:陈焘 高月忠 严天鹤 张振秀 杨葳葳 CHEN Tao;GAO Yuezhong;YAN Tianhe;ZHANG Zhenxiu;YANG Weiwei

作者机构:云南省大理州气象局大理671000 

出 版 物:《气象科技》 (Meteor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 卷 期:2024年第52卷第4期

页      面:583-591页

学科分类:07[理学] 070601[理学-气象学] 0706[理学-大气科学] 

基  金:云南省科技厅重点研发计划-社会发展专项(202203AC100005-4) 云南省气象局科研项目(YZ202430) 云南省气象局创新团队(2022CX07) 云南省气象局青年科技创新团队(2022QN01)共同资助 

主  题:人工增雨 统计检验 物理检验 气象雷达 雨滴谱 

摘      要:采用区域回归数值模拟评价方案对2005—2020年洱海流域火箭人工增雨效果进行统计检验,得出洱海流域层云、混合云增雨效率分别为16.57%和20.09%。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和激光雨滴谱仪对2020年1月31日层云降水和8月13日混合云降水进行增雨效果物理检验发现:作业后试验区层云目标云体雷达最大回波强度和平均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VIL)略有降低,回波顶高变化不大,混合云目标云体最大回波强度、平均VIL和回波顶高均出现跃增,两种类型增雨作业后地面降雨强度均显著增强。雨滴谱特征表明,试验区层云和混合云雨强和雨滴数浓度在作业后10~15 min开始增加,最大数浓度所在直径由0.437 mm增加到0.562 mm,雨滴谱的谱宽增加,峰型由单峰变为双峰结构。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