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东广州510632 暨南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广东广州510632
出 版 物:《学术论坛》 (Academic Forum)
年 卷 期:2024年第47卷第4期
页 面:125-136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0304[法学-民族学] 050103[文学-汉语言文字学] 03[法学] 030402[法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030401[法学-民族学] 05[文学]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专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机制研究”(21VMZ004)
摘 要:如何对“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抽象概念进行符号表征,隐喻提供了一种重要的修辞理念和方法。隐喻的基本修辞原理是跨域映射,即借助具体的概念域来映射抽象的概念域,以形成一种类比性的联想思维方式,从而实现新概念的知识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建构的隐喻机制主要发生在话语、语义和符号三个维度。话语维度的共同体建构主要体现为一种概念隐喻实践,代表性的知识话语是“共在“相互依存“多元一体。语义维度的共同体建构依赖于某种隐喻图式的激活与发明,常见的隐喻图式包括基于家庭隐喻的“互助概念建构、基于建筑隐喻的“连接概念建构以及基于容器隐喻的“团结概念建构。符号维度的共同体建构主要体现为视觉隐喻和听觉隐喻两种隐喻实践,其分别通过视觉意象的再造与声音景观的建构,创设一种通往共同体认同的图像化与声音化想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