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菖蒲对持续淹水的生长及形态可塑性 收藏

菖蒲对持续淹水的生长及形态可塑性

Growth and morphological plasticity of Acorus calamus in response to waterlogging

作     者:王正超 刘俊祥 李振坚 钱永强 WANG Zheng-chao;LIU Jun-xiang;LI Zhen-jian;QIAN Yong-qiang

作者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林艺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出 版 物:《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年 卷 期:2014年第36卷第6期

页      面:119-123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10[理学-生物学] 071001[理学-植物学] 07[理学] 0713[理学-生态学] 

基  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RIF2014--03) 

主  题:菖蒲 淹水 形态可塑性 生物量分配 

摘      要:菖蒲为典型的湿生植物,探索其在不同淹水条件下的生长适应性可为湿地水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的物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以菖蒲为材料,研究了静水条件下不同水深梯度(0、30、60 cm)对株高、根状茎长度以及分蘖能力、总生物量、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格局等生长和表型可塑性影响。结果表明,淹水深度及淹水时间显著影响根状茎延长、分蘖的形成以及总生物量的积累与分配。不同淹水条件下根状茎和分蘖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均呈"S"形异速生长趋势,但同期相比,浅水条件下植株分蘖数大于对照及深水条件下形成的分蘖数;总生物量与根冠比随淹水深度增加而减小。说明淹水条件下,植株通过增加地上部分的相对生物量和减少地下部分的相对生物量增强对淹水的适应能力,认为0-30 cm浅水环境最适宜菖蒲的生长与繁殖。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