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超薄型胫后动脉穿支皮瓣的解剖学观察与临床应用 收藏

超薄型胫后动脉穿支皮瓣的解剖学观察与临床应用

Anatomic study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inned posterior tibi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

作     者:赵风林 李宗宝 王鑫 韩会峰 王昌德 胡亮 ZHAO Feng-lin;LI Zong-bao;WANG Xin;HAN Hui-feng;HU Liang

作者机构:山东省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济南250132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89医院全军骨科研究所 

出 版 物:《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lastic Surgery)

年 卷 期:2013年第29卷第4期

页      面:261-265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1[医学-基础医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210[医学-外科学(含:普外、骨外、泌尿外、胸心外、神外、整形、烧伤、野战外)] 10[医学] 

基  金:济南市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基金项目(201201062) 

主  题:胫动脉 解剖学 穿支皮瓣 手损伤 

摘      要:目的探讨游离超薄型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与临床效果。方法用红色乳胶经股动脉灌注的6侧成人下肢标本,观测胫后动脉在小腿内侧的皮穿支数目、分布、分支、外径等指标。结合解剖学观察结果设计皮瓣,在切取穿支皮瓣后修剪掉多余的脂肪,保留皮瓣的营养血管系统,用来修复手背、腕背等创面。临床应用11例,皮瓣面积最大10em×14cm,最小2cm×5cm。结果在6侧标本中,观测到胫后动脉的皮肤穿支43条,穿深筋膜平面时外径≥0.5mm者有29条,平均每侧4.8条。穿支血管起始点的平均外径为(1.8±0.5)mm,长度(44±15)mm,在小腿近端第2段、第5段内出现穿支各6条,口径较粗,可以提供吻合。所有皮瓣均完全成活,其中7例随访3~12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外形不臃肿,供区无并发症,手部功能、外形均满意。结论超薄型胫后动脉穿支皮瓣血供可靠、修复创面后外形美观,是一种修复手背部中、小面积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