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血浆置换治疗以肝脏损害为突出表现的儿童鱼胆中毒 收藏

血浆置换治疗以肝脏损害为突出表现的儿童鱼胆中毒

Application of plasma exchange therapy to treat fish bile poisoning in children with hepatic damage

作     者:陈光明 陈秀丽 王承峰 李媛媛 陈丽 翁增凤 陈锦华 唐海霞 CHEN Guang-ming;CHEN Xiu-li;WANG Cheng-feng;LI Yuan-yuan;CHEN Li;WENG Zeng-feng;CHEN Jin-hua;ZHAN Hai-Xia

作者机构: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福建350025 福建中医药大学福总教学医院 福建医科大学福总临床医学院 厦门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儿科 

出 版 物:《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China Journal of Emergency Resuscitation and Disaster Medicine)

年 卷 期:2016年第11卷第4期

页      面:373-376页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02[医学-儿科学] 10[医学] 

主  题:鱼胆中毒 儿童 治疗 血浆置换 

摘      要: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E)治疗儿童鱼胆中毒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1例以肝脏损害为突出表现的鱼胆中毒儿童,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于人院后2—20h后给予PE治疗;观察PE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变化,并于PE前、PE后、PE后3d、PE后7d抽取静脉血监测血生化改变。结果11例患儿经PE治疗后临床症状很快消失;PE治疗过程中患儿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等生命体征持续稳定;PE治疗前后各时间点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肌酸磷酸激酶(CK)、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HBD)值存在统计学差异(P〈13.05);结论PE治疗儿童鱼胆中毒安全有效,早期PE治疗可提高鱼胆中毒儿童的抢救成功率。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