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基于路径分析的南方红壤区崩岗侵蚀与景观格局关系 收藏

基于路径分析的南方红壤区崩岗侵蚀与景观格局关系

Relationship between Benggang erosion and landscape pattern in the southern red soil zone based on path analysis

作     者:何玥 黄炎和 林金石 林小慧 季翔 HE Yue;HUANG Yanhe;LIN Jinshi;LIN Xiaohui;JI Xiang

作者机构:福建农林大学福州350002 自然资源部东南生态脆弱区监测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福州350001 

出 版 物:《应用生态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年 卷 期:2024年第35卷第10期

页      面:2872-2880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2802[工学-农业水土工程] 090707[农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0907[农学-林学] 08[工学] 0828[工学-农业工程] 09[农学] 0815[工学-水利工程] 0834[工学-风景园林学(可授工学、农学学位)]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01557) 自然资源部创新中心项目(KY090000042021007) 福建农林大学杰出青年科研人才计划项目(XJQ201933)资助 

主  题:崩岗侵蚀 景观格局指数 小流域 路径分析 

摘      要:崩岗侵蚀是我国南方最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分析崩岗侵蚀与景观格局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从景观生态学角度研究崩岗的发生发育,对崩岗防治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福建省安溪县蓝溪流域为研究区域,划分32个小流域,从景观形状、破碎度、连接度、多样性、数量结构5个方面选取16个景观格局指数,通过划分小流域的景观类型深入分析崩岗侵蚀与景观格局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结果表明:最大斑块指数、聚集度指数、蔓延度指数、斑块结合度指数对表征区域景观格局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基于此将研究区小流域划分为两类,称之为高扰动和低扰动。在高扰动小流域中,崩岗侵蚀与景观形状、破碎度、连接度的相关性显著(Moran s I分别为0.595、0.605、-0.545),说明景观形状越不规则、越破碎,连接度越低,越容易发生崩岗侵蚀;在低扰动小流域中,崩岗侵蚀与破碎度、连接度、多样性的相关性显著(Moran s I分别为-0.482、-0.322、0.498),说明景观之间聚集度、连接度越高,破碎度越低,越不易发生崩岗侵蚀。在高、低扰动小流域内景观格局对崩岗侵蚀的影响中,景观形状越复杂,分布越分散、破碎,越容易促进崩岗侵蚀;而在崩岗侵蚀对景观格局的影响中,崩岗侵蚀对高扰动小流域的影响更大,会使得景观形状变得更加复杂,破碎度升高,连接度降低。研究结果不仅可为崩岗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也可为我国南方小流域的生态治理提供新的思路。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