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城市雨洪脆弱性与韧性评估及适灾性优化策略——以广州市为例 收藏

城市雨洪脆弱性与韧性评估及适灾性优化策略——以广州市为例

Assessment of Urban Rainstorm Vulnerability and Resilience and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for Disaster Adaptability:A Case Study of Guangzhou

作     者:杨晓 鲁爽 许险峰 黄建云 于锡军 YANG Xiao;LU Shuang;XU Xianfeng;HUANG Jianyun;YU Xijun

作者机构: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国家环境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模拟与保护重点实验室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出 版 物:《规划师》 (Planners)

年 卷 期:2024年第40卷第10期

页      面:41-49页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08[工学] 081303[工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0813[工学-建筑学] 0833[工学-城乡规划学] 083302[工学-城乡规划与设计] 

基  金:国家环保专项(PM-zx126-202405-150)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PM-zx703-202204-174) 

主  题:脆弱性 韧性 雨洪灾害 熵权—TOPSIS模型 优化策略 

摘      要:以广州市各行政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综述和理论分析,明确脆弱性与韧性的概念框架,构建涵盖环境、社会、经济、基础设施4个维度的城市雨洪脆弱性与韧性评价指标体系。同时,采用熵权—TOPSIS模型对广州市各区的雨洪脆弱性与韧性进行量化测度。结果表明:广州市各区在雨洪灾害背景下的脆弱性与韧性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基于雨洪脆弱性与韧性指数,各行政区被划分为“高脆弱性—高韧性“高脆弱性—低韧性“低脆弱性—低韧性“低脆弱性—高韧性4种类别;在雨洪脆弱性与韧性的影响因素中,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聚集程度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最为显著。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降低脆弱性和提升韧性两个方面的适灾性优化策略,包括加强雨洪灾害风险评估、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与土地利用、完善灾情监测预警体系、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加强防灾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提升公众防灾意识与参与度。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