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价的心尖相对纵向应变指标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收藏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价的心尖相对纵向应变指标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

Diagnostic Value of the Apical Relative Longitudinal Strain Indices Evaluated by Two-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 for Patients With Apical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作     者:吴永鑫 林胜男 崔婕琳 黄惠美 阮琴韵 WU Yongxin;LIN Shengnan;CUI Jielin;HUANG Huimei;RUAN Qinyun

作者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超声医学科福州350005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滨海院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超声医学科福州350212 

出 版 物:《中国循环杂志》 (Chinese Circulation Journal)

年 卷 期:2024年第39卷第11期

页      面:1086-1091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01[医学-内科学(含:心血管病、血液病、呼吸系病、消化系病、内分泌与代谢病、肾病、风湿病、传染病)] 10[医学] 

基  金:福建省科技计划引导性项目(2017Y0031) 福建省科技创新联合资金项目(2023Y9094) 

主  题: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 心尖收缩功能 心尖相对纵向应变 

摘      要: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2D-STI)寻找能反映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患者心肌功能学特征的纵向应变指标。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至2019年5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典型AHCM患者30例(AHCM组),另纳入35例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HTLVH)患者(HTLVH组)和45名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三组患者的心腔大小及室壁厚度,应用2D-STI分析左心室收缩期纵向应变,获得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及心尖段、中间段、基底段纵向应变(LS_(A)、LS_(M)、LS_(B))。以心尖与整体及其余节段纵向应变的比值作为心尖相对纵向应变指标,包括心尖与基底段纵向应变比(ABLR,LS_(A)/LS_(B))、心尖与整体纵向应变比(AGLR,LS_(A)/GLS)、心尖与基底-中间段纵向应变比[ABMLR,LS_(A)/(LS_(B)+LS_(M))]。结果:AHCM组与HTLVH组的GL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AHCM组与HTLVH组的LS_(A)、LS_(M)、LS_(B)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但AHCM组以LSA降低为著且低于HTLVH组,而HTLVH组则以LSB降低为著且低于AHCM组(P均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HCM组的ABLR、AGLR、ABMLR均明显降低,而HTLVH组的ABLR、AGLR、ABMLR均显著增加(P均0.05)。ROC曲线显示,在诊断AHCM时,ABLR、AGLR、ABMLR及LS_(A)的AUC为0.873~0.916,ABLR1.28诊断AHCM的灵敏度(90.0%)和特异度(88.7%)最好。结论:心尖相对纵向应变指标较单一心尖纵向应变值更能反映AHCM患者的心肌功能学特性,尤其ABLR可能有助于鉴别AHCM与其他原因所致的左心室肥厚,可作为AHCM心肌功能损伤的评价参数。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