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老班章”为王?追踪物质视角下茶的生产与消费 收藏

“老班章”为王?追踪物质视角下茶的生产与消费

作     者:邹小丹 蔡晓梅 保继刚 

作者机构: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 华南师范大学文化空间与社会行为重点实验室 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 

出 版 物:《旅游学刊》 (Tourism Tribune)

年 卷 期:2024年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20301[管理学-农业经济管理] 12[管理学] 1203[管理学-农林经济管理]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重点项目“旅游可持续发展与生计—能源—粮食—水的关联研究:过程、机制与多尺度效应”(419201040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流动基础设施作用下劳工移民地方嵌入的过程、机制与效应:粤港澳大湾区案例”(42371239)资助 

主  题:追踪物质 自然商品化 老班章 旅游商品 

摘      要:“文化转向与“再物质化思潮影响下,物质的流动是由复杂的、多重的联系组成的网络。文章以老班章茶为研究对象,基于追踪物质为研究视角,采用多点民族志方法,致力于探讨老班章茶作为旅游商品的自然商品化建构过程与机制。研究发现:1)老班章茶成为“茶王的原因在于其3大特性,即独特的风土性、资源稀缺性和高端市场认可。自然地理环境塑造的独特性和社会生产的半垄断性促进了老班章茶在生产端的可持续发展。2)流通、仓储与消耗这3个节点共同构成了老班章茶的消费端,较高的市场化程度助推了老班章茶形成难以保证的正宗性,并且这种市场化也赋予了老班章茶金融属性、物质性和符号性。3)老班章茶成为“茶王的本质在于上游生产网络与中下游消费网络彼此互相建构、互相嵌入,并构成了循环作用的利益共同体网络。本研究突破了以往仅探讨在地化的旅游商品,以及自然的商品链过程中某截面的局限性,有利于重新审视和反思自然的社会建构,同时也为其他资源禀赋较好的地区提供实践案例参考。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