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渭河流域净初级生产力遥感反演及变化归因分析 收藏

渭河流域净初级生产力遥感反演及变化归因分析

Remote sensing inversion of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and change attribution analysis in the Weihe River Basin

作     者:潘鹏飞 潘飞燕 张海旭 金裕 PAN Pengfei;PAN Feiyan;ZHANG Haixu;JIN Yu

作者机构:河南省轨道交通智能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 西安工程大学理学院 

出 版 物:《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年 卷 期:2025年第56卷第4期

页      面:70-81页

学科分类:083002[工学-环境工程] 0830[工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农学学位)] 07[理学] 08[工学] 09[农学] 0804[工学-仪器科学与技术] 0903[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0816[工学-测绘科学与技术] 081602[工学-摄影测量与遥感] 081102[工学-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0811[工学-控制科学与工程] 0713[理学-生态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青年科学基金项目(62003313) 河南省重点研发与推广专项(科技攻关)项目(232102241008) 

主  题:净初级生产力(NPP) 气候生产潜力(CPP)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渭河流域 影响因素 

摘      要:【目的】研究旨在探讨2000年实施生态修复政策以来,渭河流域净初级生产力的演化特征,揭示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植被生态的综合作用机制,为流域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GEE云平台,调用MOD17A3HGF6.1数据,分析NPP、CPP和VPG三类净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分布格局。通过构建六种植被变化情景,探讨气象因子和人类活动对植被变化的驱动模式,并结合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Pearson相关系数和贡献指数对各影响因子进行定量评估。【结果】(1)2000—2023年间,渭河流域NPP在年内呈单峰型季节性变化,年际增幅为9.91 gC·m-2·a-1,空间分布呈现“南高北低的格局。(2)在植被恢复过程中,气温和降水与植被生长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6和0.43;太阳辐射在以人类活动为主导的植被恢复中呈轻度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12;人口密度和道路密度对约34.77%的植被恢复区域起促进作用。(3)在植被退化过程中,降水对植被退化的贡献度为30.43%,人口密度和道路密度对植被退化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1和0.64。【结论】研究期间,渭河流域NPP整体呈增长趋势,气温、降水、人口密度和道路密度对NPP的驱动作用显著,太阳辐射的影响相对较弱。气候变化是推动流域植被恢复的主要因素,而生态修复等人类活动措施则有效提升了区域植被的生产力。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