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南极普里兹湾表层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分布特征 收藏

南极普里兹湾表层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分布特征

SPECIATION OF PHOSPHORUS IN SURFACE SEDIMENTS OF THE PRYDZ BAY,ANTARCTICA

作     者:何乐龙 于培松 张海峰 韩正兵 蔡小霞 潘建明 张海生 He Lelong;Yu Peisong;Zhang Haifeng;Han Zhengbing;Cai Xiaoxia;Pan Jianming;Zhang Haisheng

作者机构:国家海洋局海洋生态系统与生物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12 

出 版 物:《极地研究》 (Chinese Journal of Polar Research)

年 卷 期:2015年第27卷第4期

页      面:412-420页

学科分类:070902[理学-地球化学] 0709[理学-地质学] 07[理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06118,41376193)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JG1404) 极地标本资源共享平台(2005DKA21406) 国家海洋局“南北极环境综合考察与评估”专项(CHINARE2015-04-01,CHINARE2015-04-04,CHINARE2015-01-04)资助 

主  题: 沉积物 生物地球化学 普里兹湾 南极 

摘      要:针对多次南极考察中雪龙号在普里兹湾海域获取的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了该海域沉积物中各形态磷的含量,并讨论了其分布特征和控制因素。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总磷含量介于416.1×10-6—676.3×10-6之间,平均为543.5×10-6,主要由碎屑磷(平均为209.9×10-6)和自生磷(平均为137.7×10-6)组成。自生磷、有机磷呈现从湾东部至西部逐渐降低的分布趋势,这种分布与有机碳、生物硅等生源要素的分布以及上层水体生产力的高低相吻合,指示了其海洋生源属性;碎屑磷在湾西部含量较高,其分布与沉积物中铝、砂质的分布模式一致,表明其主要来自堆积在西部浅滩区域冰山携带的陆源砂质碎屑。可交换态磷(平均为36.0×10-6)和铁结合磷(平均为47.1×10-6)在沉积物中含量较低,分别受沉积物粒度和铁含量的控制,仅在湾东部和中心个别站位含量较高。生物可利用磷在湾东部和中心区域含量较高,可能与上述区域较高的生源颗粒物沉降速率有关,同时这些颗粒物可能吸附了水体中的磷进入沉积物中,导致对应底层海水磷酸盐浓度相对降低。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