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北京100083 天津地热勘查开发设计院天津300250 地下信息探测技术与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出 版 物:《地球物理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年 卷 期:2015年第58卷第12期
页 面:4425-4435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1801[工学-矿产普查与勘探] 081802[工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070801[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 07[理学] 08[工学] 0708[理学-地球物理学] 0818[工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基 金:中蒙边境东段综合地球物理调查(资矿评01-2101)资助
摘 要:本文通过对横穿海拉尔盆地的一条长约222km的北西—南东向大地电磁测深剖面数据的定性分析及二维定量反演解释,首次获得了海拉尔盆地高精度大范围的电性结构图.海拉尔盆地中-上地壳电性结构纵向上具有典型的分层特性,总体可分为四层,即低阻层-高阻层-低阻层-高阻层,而横向上又具有分块特点.海拉尔盆地边缘及内部分布的众多断裂将盆地划分为隆起与坳陷相间的格局,并发现盆地内部坳陷区也存在有小规模凸起,每一构造单元内部电性结构各具特点.海拉尔盆地中-上地壳低阻层底面最深达28km,通常在6~16km之间,但厚度变化不大,在4~10km之间,且隆起区与坳陷区底面埋深差别较大.据电性结构模型推测出两条新断裂F8和F9,且断裂F9规模较大,为基底断裂.中-上地壳的低阻层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海拉尔盆地内油气田的分布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