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福州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福州350108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城市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厦门361021 福州大学福建省国土空间分析与模拟数字技术重点实验室福州350108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厦门市城市环境智慧管理重点实验室厦门361021
出 版 物:《生态学报》 (Acta Ecologica Sinica)
年 卷 期:2024年第44卷第24期
页 面:11188-11205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082803[工学-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 082802[工学-农业水土工程] 08[工学] 0828[工学-农业工程] 09[农学] 0903[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120405[管理学-土地资源管理]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308053 42271299)
主 题:城郊农田 绿色基础设施(GI) 潜力评价 空间特征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
摘 要:城郊农田的绿色基础设施(Green Infrastructuration,GI)化开发有助于挖掘其潜在的生态系统调节与文化服务价值,缓解城市绿地供给不足并提高绿地暴露。研究选取西安、北京、广州和上海四个典型城市,基于城市建成区边界,以1km、5km、15km的缓冲距离向外划定近郊、中郊和远郊三个圈层,系统分析了各圈层城郊农田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特征,以及不同圈层的GI化现状,构建了城郊农田GI化潜力评价体系,并量化了可GI化农田对城市绿地可得性的提升程度。研究结果显示:(1)当前的GI化运营模式因城市和圈层不同而有所差异,服务类别主要集中在体育休闲和餐饮服务;(2)四个城市的可GI化农田数量和占比差异显著,西安市城郊农田具有较高的GI化潜力,且圈层间差异较小;北京市的可GI化农田整体占比较低,主要集中在近郊圈层;广州市农田面积稀少,但可GI化农田占比较高;上海市拥有较大规模的可GI化农田,且圈层间分布均衡;(3)近郊和中郊圈层农田的GI化潜力被严重低估,未来应结合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准则及自评估工具合理引导农田的适地适度开发与多功能运营,在保障农田生产功能的基础上提升生态系统服务水平,最终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