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 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 版 物:《储能科学与技术》 (Energy Storag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 卷 期:2025年第6期
页 面:2193-2199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1702[工学-化学工艺] 0808[工学-电气工程] 08[工学] 0817[工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YFB38077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476174,52477215,52076121)
主 题:全固态锂电池 Li10GeP12S2 高能量密度 热稳定性
摘 要:全固态锂电池具有宽工作温域、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等优势,是最具有潜力的下一代储能候选电池之一。硫化物电解质Li10GeP12S2(LGPS)凭借其超高的锂离子电导率(1×10-3S/cm)吸引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但是,高能量密度体系下的LGPS全固态电池关键材料的热稳定性并没有被报道。本工作研究了LGPS为固态电解质,正极为LiNi0.92Co0.04Mn0.04O2(NCM92)、负极为SiC的全固态电池的热稳定性。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同步热分析-质谱联用(STA-MS)技术,分析了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正极、负极及其混合物的产热产气特性。在产热产气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结合能量色散X射线谱(EDS)技术、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不同温度下的产物成分进行了深入分析。当温度升高至200℃时,NCM92正极发生相变,释放大量氧气,与硫化物电解质发生轻微反应,生成P2Sx和微量SO2。当温度升高至310℃时,LGPS和正极混合样品发生剧烈放热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和磷酸盐等。本研究揭示了NCM92|LGPS|SiC全固态电池关键材料的热稳定性,为全固态锂电池的材料选择和安全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