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封育对伊犁绢蒿荒漠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收藏

封育对伊犁绢蒿荒漠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作     者:吴悦 董乙强 周时杰 聂婷婷 姜安静 柳泽宇 郭亮 

作者机构:新疆农业大学草业学院 新疆草地资源与生态自治区重点实验室 西部干旱区草地资源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玛纳斯县林业和草原技术推广中心 

出 版 物:《草业科学》 (Pratacultural Science)

年 卷 期:2025年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理学] 0713[理学-生态学] 

基  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0D01B29) 新疆农业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XJAUGRI2023007) 

主  题:围栏封育 蒿类荒漠 酶化学计量比 环境因子 

摘      要:为明确荒漠草地恢复过程中与生态系统碳、氮和磷循环密切相关的土壤酶和环境因子的关系,本研究以玛纳斯县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荒漠草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封育(8年)对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植物盖度、密度、地下生物量及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对封育的响应不显著(P0.05);(2)与放牧区相比,封育显著降低土壤β-1,4-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Solid-N-acetyl-β-D-glucosidase,S-NAG)及土壤亮氨酸氨肽酶活性(Solid-LeucineAminopeptidase,S-LAP)(P0.05),同时也提高了土壤C:N、C:P酶活性比,NAG与pH、电导率、全磷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LAP与电导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N:P酶活性比特征值下降,并与pH、电导率、全磷、硝态氮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与土壤有机碳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3)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引起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比变化的主要因素为碱解氮、电导率、有机碳及土壤全氮,其他环境因子对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影响相对较弱。本文为探索伊犁绢蒿荒漠草地生态系统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