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大麦与马铃薯间作模式下大麦农艺性状和产量综合分析 收藏

大麦与马铃薯间作模式下大麦农艺性状和产量综合分析

作     者:赵塔 杨丽娥 官秀娇 杨晓梦 普晓英 李霞 杨砚斌 杨加珍 李叶 和习琼 曾亚文 

作者机构:云南大学资源植物研究院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 云南省丽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出 版 物:《麦类作物学报》 (Journal of Triticeae Crops)

年 卷 期:2025年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9[农学] 0901[农学-作物学]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D1100402)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05-0 1A-04)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人才引培项目(2024RCYP-22) 

主  题:间作 大麦 马铃薯 农艺性状 产量 综合评价 

摘      要:为探究不同种植模式对大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筛选出与马铃薯间作种植优异大麦品种,以64份云南大麦品种与紫色马铃薯间作,大麦单作为对照,分析不同种植模式下及不同棱形大麦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变异表现、遗传多样性和相关性,并对间作下64份大麦品种进行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与马铃薯间作综合表现较好的大麦品种。结果表明,(1) 64个大麦品种的农艺性状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在两种种植模式下,单株粒重、单株穗重、单株秆重的遗传变异程度均较高,其中间作模式下株高、茎粗、旗叶长等性状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指数(2.0);(2)单作和间作模式下,二棱大麦的有效穗数、穗长、结实率、穗密度和千粒重均高于多棱大麦,而多棱大麦的节间长度、茎粗、旗叶宽、单株秆重、单株穗重、单株粒重均高于二棱大麦;(3)与单作相比,大麦有效穗数、节间长度、茎粗、结实率、单株秆重、单株穗重、单株粒重、千粒重及产量在间作模式下均下降,但土地当量比(LER)大于1,说明大麦与马铃薯间作体系有优势,且多棱大麦与马铃薯的间作优势强于二棱大麦与马铃薯间作;(4)在两种种植模式下,大麦产量主要与单株穗重和单株粒重显著相关;(5)通过聚类分析,间作模式下64份大麦品种可划分为矮秆中产、中秆低产、高秆低产、矮秆高产等四大类,其中矮秆高产类的性状特征较符合间作下高产优质大麦品种要求。经主成分分析,在64份大麦品种中,矮思82秆1、MF21-30、云稞1号、MF20-16和云饲麦16号的综合性状较优,可作为最适宜与马铃薯间作的优良大麦品种。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