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长江口南支河段演变特征及趋势预测研究 收藏

长江口南支河段演变特征及趋势预测研究

Research on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rend prediction of Yangtze River Estuary South Branch

作     者:黄勇 黄卫东 栾华龙 杨翰林 渠庚 陈羿名 HUANG Yong;HUANG Weidong;LUAN Hualong;YANG Hanlin;QU Geng;CHEN Yiming

作者机构: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上海200000 长江科学院河流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10 水利部长江中下游河湖治理与防洪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10 

出 版 物:《水利水电快报》 (Express Water Resources & Hydropower Information)

年 卷 期:2025年第46卷第1期

页      面:49-55页

学科分类:08[工学] 081502[工学-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0815[工学-水利工程]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项目(2022YFE01175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2240220,42376166)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院级创新团队(CKSF2023189/HL) 

主  题:河道演变 河工模型 演变趋势 长江口 南支河段 

摘      要:长江口为海陆双向河口,其南支受洪潮共同影响,河道演变较为复杂。在分析南支河段河道演变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建立长江口南支河段河工模型,重点开展了南支演变趋势预测研究。河演分析表明:20世纪60年代之后,徐六泾人工节点基本形成,上游河势变化对南支河床演变的影响明显减弱,南支河段江岸基本稳定,滩槽位置相对稳定。定床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模拟河段最大涨急流速为2.26 m/s,最大落急流速为2.69 m/s。动床模型试验结果表明:2016~2020年(循环4次)+100 a一遇水沙年+300 a一遇水沙年试验条件作用后,典型断面最深点相对冲深约7.8 m。研究成果可为类似河段演变分析提供参考。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