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河北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天津300401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天津同创云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天津300384 中国科学院绿色过程制造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绿色过程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国家基础学科公共科学数据中心北京100190
出 版 物:《化工进展》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
年 卷 期:2024年第43卷第12期
页 面:6983-6994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3002[工学-环境工程] 0830[工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农学学位)] 07[理学] 08[工学] 0713[理学-生态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300232) 天津市教委项目(2022KJ098) 天津市科技计划(23JCQNJC00970)
主 题:双碳战略 电动汽车 锂离子电池 全生命周期评价 碳足迹分析
摘 要:随着电动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锂离子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其环境影响和可持续性研究得到了广泛关注。在双碳背景下,基于全生命周期的锂离子电池碳足迹评价已经成为解决锂电池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不同研究由于锂离子电池材料、回收技术等差异,研究结果差异较大。本文总结了锂离子电池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的研究进展,对锂离子电池“从摇篮到坟墓(全生命周期)、“从大门到大门(生产阶段)、“从摇篮到摇篮(回收阶段)三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分析,重点关注了生产阶段与回收阶段,分析发现生产阶段磷酸铁锂电池的碳足迹较低,回收阶段中湿法回收镍钴锰酸锂电池的效益最优,新技术的研发、绿色能源的开发与使用能有效减少锂离子电池全生命周期中生产、使用、回收等阶段的碳足迹。最后,对影响锂离子电池碳足迹的多个因素进行了展望,为锂离子电池的可持续发展与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