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基于相态变化探究煎煮方法与纯化工艺对经典名方吴茱萸汤药性传递... 收藏

基于相态变化探究煎煮方法与纯化工艺对经典名方吴茱萸汤药性传递的影响

Investigation of the effects of decoction methods and purification processes on medicinal property transfer of classic prescription Wuzhuyu Decoction based on phase transition

作     者:张则宽 王琪 郭小萌 张楠 王柯舒 贺蕊 龚慕辛 ZHANG Zekuan;WANG Qi;GUO Xiaomeng;ZHANG Nan;WANG Keshu;HE Rui;GONG Muxin

作者机构: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中医络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出 版 物:《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年 卷 期:2025年第56卷第2期

页      面:430-440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8[医学-中药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 100602[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10[医学]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3YFC3504003) 

主  题:经典名方 吴茱萸汤 煎煮方法 纯化 相态理论 纳米颗粒 理化特征 6-O-反式咖啡酰葡萄糖酸 绿原酸 金丝桃苷 去氢吴茱萸碱 人参皂苷Rg1 人参皂苷Rb1 柠檬苦素 6-姜辣素 吴茱萸碱 吴茱萸次碱 

摘      要:目的 探究不同煎煮方法与纯化工艺对吴茱萸汤相态以及成分的影响,力争在经典名方开发中还原“一碗汤的药性。方法 通过文献考证与实验确定吴茱萸汤传统煎煮方法,以《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中的中药汤剂煎煮方法作为现代煎煮方法,煎煮吴茱萸汤;采用醇沉法、澄清剂法精制2种煎煮方法的吴茱萸汤;采用差速离心结合透析法分离吴茱萸汤中的纳米相态和沉淀相态,对汤剂中纳米相态的形貌、粒径、ζ电位、颗粒浓度及纯度、多糖含量、蛋白浓度等进行测定和比较,测定原汤及2种相态的冻干粉得率,并利用UPLC-UV法测定6-O-反式咖啡酰葡萄糖酸、绿原酸、金丝桃苷、去氢吴茱萸碱、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柠檬苦素、6-姜辣素、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10种指标成分含量。结果 2种煎煮方法所得吴茱萸汤中均存在200 nm左右、表面呈现介孔状的球形颗粒(纳米相态);2种纯化工艺减少了纳米相态中的颗粒数量,破坏颗粒结构并降低其蛋白质及多糖含量;现代煎煮吴茱萸汤及其纳米相态冻干粉得率均显著高于传统煎法;现代煎煮吴茱萸汤中除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外的其他8种成分均显著高于传统煎法;澄清剂处理后纳米相态中多数成分含量降低或有降低的趋势,醇沉处理后多数成分含量升高或有升高的趋势,各成分分布比例也异于原汤纳米相态。结论 不同的煎煮与纯化方法均会显著改变经典名方吴茱萸汤成分与相态等理化性质,影响药性传递,在经典名方及其他中药复方制剂的研发过程中应予以重视。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