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黄土高原−青藏高原过渡带植被NPP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力——以青... 收藏

黄土高原−青藏高原过渡带植被NPP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力——以青海省大通县为例

Spatiotemporal changes and driving forces of vegetation NPP in transition zone between the Loess Plateau and Qinghai Tibet Plateau:a case study of Datong County,Qinghai Province of northwestern China

作     者:刘仟仟 贺康宁 左亚凡 程唱 邹星晨 刘婧雯 石正阳 李睿 彭小静 Liu Qianqian;He Kangning;Zuo Yafan;Cheng Chang;Zou Xingchen;Liu Jingwen;Shi Zhengyang;Li Rui;Peng Xiaojing

作者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水土保持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山西农业大学林学院山西太谷030801 

出 版 物:《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年 卷 期:2025年第47卷第1期

页      面:39-50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07[理学] 09[农学] 0903[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0713[理学-生态学] 

基  金:青海省科技攻关计划(2022-SF-160) 

主  题: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黄土高原–青藏高原过渡带 时空特征 驱动因素 

摘      要:【目的】明确黄土高原–青藏高原过渡带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的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为区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以青海省大通县为研究对象,利用MOD17A3、地形、气象和人为活动数据,通过趋势分析、偏相关分析、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最优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该区域植被NPP进行分析。【结果】(1)2000—2019年,大通县NPP多年平均值为331.77 g/m^(2)(以C计,下同),并以2.29 g/(m^(2)·a)的速度上升,呈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格局,其中,草原植被对NPP的贡献率最高。NPP显著增加的区域占70.10%,显著减少区域仅占0.51%。(2)植被NPP上升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驱动,且不同驱动因子对植被NPP的影响具有空间异质性。降水、日照时数、气温分别在大通县东南部、西北部和全部区域与植被NPP呈正相关关系。人口密度和GDP分别在高海拔草原和低海拔可造林区域对植被NPP有促进作用。(3)在大通县,气温、降水、高程是影响植被NPP空间变化的主导因子,驱动因子间的交互作用为双因子增强和非线性增强。高程、坡度、年均降水量、年均气温和人口密度分别为2840~3150 m、4.18°~10.80°、441~677 mm、1.18~3.56℃、126~413人/km^(2)时,能有效促进植被NPP增长。【结论】大通县大部分区域植被NPP呈显著增加趋势,该区域的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有利于植被生长。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黄土高原−青藏高原过渡带NPP变化的潜在驱动机制。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