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农村客货融合物流协作路径优化及成本分摊问题研究 收藏

农村客货融合物流协作路径优化及成本分摊问题研究

作     者:饶卫振 苗晓河 

作者机构: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出 版 物:《中国管理科学》 (Chinese Journal of Management Science)

年 卷 期:2024年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20301[管理学-农业经济管理] 12[管理学] 020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02[经济学] 1203[管理学-农林经济管理] 1202[管理学-工商管理] 1201[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可授管理学、工学学位)] 020205[经济学-产业经济学] 08[工学] 082303[工学-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0823[工学-交通运输工程]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2AGL021) 

主  题:协作运输 客货融合 农村物流 成本节约量 

摘      要:当前我国农村物流存在运输路线不合理、运力单一、成本过高等问题,而传统农村客运则面临“叫好不叫座的局面,如何畅通居民出行和农村物流“最初一公里成为激发乡村发展活力的关键点。基于此,本文提出“村→镇→县两阶段协作运输模式,首先由多家企业车辆、农村公交组成混合车队拾取包裹并搭载乘客运送至镇级服务站,再由企业协作将包裹自镇级服务站运输到县级共配中心。围绕该模式,本文分别构建“村→镇阶段基于混合车队协作的乘客和包裹联合运输模型、“镇→县阶段企业协作取货模型,规划最优运输路线并量化联盟协作成本,借助Shapley值法公平分摊两阶段成本。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运输模式,两阶段协作运输模式每天节省近5913.1元的成本、451.03公里的运输距离,企业平均成本节约量达到30.03%以上,农村公交运营商的收入成本比平均达到17.17%,并且,乘客旅行时间延长不超过5分钟,有效确保农村公交客运服务质量。另外,随着村民出行需求减少、取货需求趋于零散以及公交座位数量增加,应用所提模式将节约更多的车辆、运输距离和成本。政府部门应当积极鼓励物流企业、客运公司等主体进行协作,激活农村“沉睡资产,有力支撑农村物流体系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