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近40年大气10~20 d准双周振荡对华西秋季涝旱年降水的影... 收藏

近40年大气10~20 d准双周振荡对华西秋季涝旱年降水的影响

Impact of Atmospheric Quasi-periodic Oscillations on Autumn Precipitation in West China During Flood and Drought Years Over the Last 40 Years

作     者:温雨 李丽平 WEN Yu;LI Liping

作者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气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44 

出 版 物:《热带气象学报》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年 卷 期:2024年第40卷第5期

页      面:845-858页

学科分类:07[理学] 070601[理学-气象学] 0706[理学-大气科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375045)资助 

主  题:华西秋雨 华西旱涝 秋季低频降水 大气低频振荡 延伸期预报信号 

摘      要:利用1980—2021年格点化数据集(CN05.1)的中国逐日降水资料和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了中国华西秋季典型涝旱年低频降水特征及其与不同纬带大气低频环流的关系,并给出前期预报信号。(1)华西秋季降水在涝旱年存在显著10~20 d、20~30 d和30~60 d低频振荡周期,10~20 d准双周振荡周期(简称为10~20 d)最重要。(2)无论涝旱年,欧亚大陆均有两脊两槽低频环流形式,低频巴尔喀什湖-贝加尔湖(简称为“巴-贝湖)高压脊、东亚大槽、孟加拉湾反气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华南及沿海反气旋)是影响华西秋雨的关键低频环流系统,但涝年中高纬(低纬)低频环流系统较旱年偏强偏西(偏南),副热带西风急流更强,对流更活跃,导致更丰富的干冷和暖湿气流交绥于华西。(3)影响涝旱年的低频水汽环流系统主要包括“巴-贝湖低频反气旋式、华北-日本群岛附近的低频气旋式、孟加拉湾低频反气旋式和南海-西太平洋低频气旋式水汽环流,但涝年来自中高纬偏北干冷、偏东北的湿冷气流较旱年偏西偏南偏强;涝年的干(湿)冷气流源地在新地岛(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旱年的在中西伯利亚(日本群岛以东的西北太平洋)。涝年有较多来自孟加拉湾和热带北太平洋中部及南海暖湿水汽流,旱年暖湿水汽流则主要来自南海,少量来自孟加拉湾和西太平洋。(4)无论涝旱年,都要关注“巴-贝湖高压脊、东亚大槽和西太平洋副高的前期低频预测信号。涝年预测信号出现在-10 d,信号主要沿西北-东南路径传播,旱年信号出现在-8 d,各个信号传播路径不同且略复杂。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