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基于肠道菌群和代谢组学探讨刘氏小儿推拿干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 收藏

基于肠道菌群和代谢组学探讨刘氏小儿推拿干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作用机制

Mechanism of action of Liu's pediatric tuina intervention in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based on intestinal flora and metabolomics

作     者:谢映 刘慧慧 李旭华 曹徵良 夏云 朱沁泉 胡国恒 XIE Ying;LIU Huihui;LI Xuhua;CAO Zhengliang;XIA Yun;ZHU Qinquan;HU Guoheng

作者机构: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长沙410007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410208 

出 版 物:《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年 卷 期:2025年第45卷第1期

页      面:86-94页

学科分类: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 1005[医学-中医学] 100502[医学-中医临床基础] 100602[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10[医学] 

基  金:湖南省中医药科研计划重点项目(A2023036) 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科研课题(202206010043) 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科研计划项目(D202306048765) 湖南省中医药科研课题(B2023121) 

主  题:刘氏小儿推拿 孤独症谱系障碍 肠道菌群 代谢组学 社交能力 

摘      要:目的观察刘氏小儿推拿配合康复训练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核心症状及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将60例3~8岁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给予刘氏小儿推拿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推拿干预,每天1次,每周5次,连续干预12周。两组分别在入组时、治疗12周后接受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第三版孤独症心理教育评定量表(PEP-3)、中医脾胃疾病症状量表评定,统计两组之间的疗效差异。治疗结束当天行肠道菌群检测、血浆代谢组学检测,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探讨肠道菌群与代谢组学之间的关联。基于KEGG分析差异代谢物,筛选潜在的关键代谢通路。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73.33%)(P0.05)。治疗后,两组PEP-3评分均上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脾胃疾病症状量表评分降低(P0.05),且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肠道菌群在门水平上,放射菌门(Actinobacteriota)水平上调、厚壁菌门(Firmicutes)水平下调;在属水平上,双歧杆菌(Bifdobactenum)相对丰度上调、埃氏菌属-志贺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相对丰度下调。观察组与对照组共筛选出双歧杆菌等9个关键菌,代谢组学分析共筛选出6个显著差异代谢物。KEGG通路分析结果显示,差异代谢物主要与氨基酸代谢、蛋白质消化与吸收、氨酰tRNA生物合成等通路相关。结论刘氏小儿推拿能明显改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核心症状,调控肠道菌群如双歧杆菌等菌属丰度,同时可以影响代谢物水平,且部分代谢物的改变与肠道菌群存在复杂的相关性,可能与氨酰tRNA生物合成、氨基酸代谢、蛋白质消化与吸收等途径相关。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