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扶阳及其学派时间轴线与空间尺度延拓考 收藏

扶阳及其学派时间轴线与空间尺度延拓考

Research on the Extension of Time Axis and Spatial Scale Expansion of Fuyang and Its School

作     者:刘立安 孙永章 李海霞 孟月 王泽桐 王育林 周立群 LIU Li'an;SUN Yongzhang;LI Haixia;MENG Yue;WANG Zetong;WANG Yulin;ZHOU Liqun

作者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 中华中医药学会北京100029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扶阳专业委员会北京100101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700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100029 

出 版 物:《中医药导报》 (Guidi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

年 卷 期:2025年第31卷第1期

页      面:208-212,236页

学科分类:1005[医学-中医学] 100501[医学-中医基础理论] 10[医学] 

基  金:中华中医药学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2021-QNRC2-B0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冷门绝学项目(21VJXG03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8BZS174) 

主  题:扶阳 扶阳学派 火神派 中医溯源 扁鹊学脉 命门学说 医道融通 文献考证 

摘      要:从中医扶阳学派传承研究切入,在医文互鉴视域下,考证了中医学与中华文明中的扶阳及相关思想,将扶阳之说从清代郑钦安追溯至《后汉书》,并钩沉其先秦易道渊源。“扶的本义是“辅佐,辅佐阳气又包含着补阳、温阳、通阳、化阳、回阳、潜阳等多元化方法之指向,梳理并延展了扶阳及其学派、学术传承的时间轴线,并窥得扁鹊学脉与命门学说为扶阳传承中的关键之处。进而在扶阳传承溯源基础上,参合易道传承,立足医道融通范畴,综合道家与道教的修行与辅行、医家的少火与壮火,重释所扶之“阳的生理与病理内涵。扶阳之“阳,既是修道之阳,也是为医之阳,既是生理之阳,又是病理之阳。勾勒出人体生命“火寄水中的“阴平阳秘平衡态与以“阳主阴从为“角力的恒动态。重新考察了灼艾、丹药、附子等扶阳干预方法的“阳气资源配置优化“阳气资源补充再生定位,拓展了中医扶阳的空间尺度。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