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利用CRISPR/Cas9技术研究保守非编码元件对斑马鱼血红... 收藏

利用CRISPR/Cas9技术研究保守非编码元件对斑马鱼血红蛋白生成的影响

Impact of conserved non-coding element on zebrafish hemoglobin production using CRISPR/Cas9 technology

作     者:曹瑞萌 徐逸程 产久林 许强华 吴智超 胡鹏 CAO Ruimeng;XU Yicheng;CHAN Jiulin;XU Qianghua;WU Zhichao;HU Peng

作者机构: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物资源与管理学院上海201306 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1306 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201306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201306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1306 

出 版 物:《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Journal of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年 卷 期:2025年第34卷第1期

页      面:1-11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908[农学-水产] 09[农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32200414) 

主  题:南极冰鱼 斑马鱼 血红蛋白 CNE CRISPR/Cas9 

摘      要:血红蛋白是高等生物血液循环系统中的关键组分,其功能障碍与贫血、心血管疾病等密切相关。南极冰鱼科(Channichthyidae)鱼类血液因缺乏功能性血红蛋白呈现白色,为研究血红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独特的模型。研究发现位于foxp1b基因上游的intergenic区域chr6:43629743-43629779可能作为关键因子参与鱼类血红蛋白生成,但其具体的调控功能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以斑马鱼为模型构建了CNE敲除杂合突变体,并通过血红蛋白染色比较了野生型对照组与突变体斑马鱼的血红蛋白生成差异。结果表明,chr6:43629743-43629779的敲除显著降低了斑马鱼血红蛋白的生成。qRT-PCR分析结果表明,突变体斑马鱼foxp1b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野生型对照组。揭示了CNE通过调控下游基因表达从而调控血红蛋白生成的分子机制,提示CNE在血红蛋白生成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