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成都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成都 610106 四川省药品检验研究院(四川省医疗器械检测中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成药质量评价重点实验室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成都 611731 四川省药品检验研究院(四川省医疗器械检测中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成药质量评价重点实验室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成都 611731 安徽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质量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合肥 230051 成都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成都 610106
出 版 物:《中国药学杂志》 (Chinese Pharmaceutical Journal)
年 卷 期:2025年第60卷第1期
页 面:32-38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8[医学-中药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 100602[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10[医学]
基 金:AHYJ-KFKT-202401: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质量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
主 题:暗紫贝母花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 成分鉴定 裂解规律
摘 要:目的 为充分利用川贝母资源,本研究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HPLC-Q-TOF-MS)鉴定暗紫贝母花中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Thermo Hypersil GOLD aQ(2.1 mm × 150 mm,1.9 μm)色谱柱,0.1%甲酸水溶液-甲醇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1,柱温35 ℃,采用电喷雾电离源(ESI),正、负离子模式分别扫描.结果 通过对照品比对、一级质谱精确测定相对分子质量、二级质谱碎片信息,结合文献报道,从暗紫贝母花中鉴定了 71个化学成分,包括生物碱24个,黄酮12个,氨基酸9个等,并鉴定出贝母素甲、贝母素乙等有效成分.结论 本研究运用UHPLC-Q-TOF-MS技术对其化学组成进行了详尽解析,结果表明暗紫贝母花存在潜在的药用价值,研究结论为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