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水分和温度对藜麦种子萌发出苗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收藏

水分和温度对藜麦种子萌发出苗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Effects of water and temperature on seed germination and grain yield of quinoa

作     者:王慧丽 钟苑宁 杨晗 马玉诏 乔匀周 张小帅 黄欣莉 董宝娣 WANG Huili;ZHONG Yuanning;YANG Han;MA Yuzhao;QIAO Yunzhou;ZHANG Xiaoshuai;HUANG Xinli;DONG Baodi

作者机构: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兰州730000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农业水资源重点实验室/河北省节水农业重点实验室石家庄050022 张家口市农业高效节水研究所张家口076450 

出 版 物:《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

年 卷 期:2025年第33卷第1期

页      面:95-103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9[农学] 0901[农学-作物学]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D1900302,2022YFD1300801) 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1327004D)资助 

主  题:藜麦 播期 干旱胁迫 温度 产量 

摘      要:藜麦作为富含营养物质且喜冷凉的旱地作物,温度和水分是限制其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必要条件,明确温度和干旱胁迫下藜麦的出苗和生长情况对雨养旱作区藜麦高产高效种植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河北坝上地区典型藜麦品种‘冀藜3号’为试验材料,设置1)种子萌发试验:3个干旱胁迫处理(PEG-6000溶液渗透势分别为0、-0.3、-0.6MPa)和4个种子萌发温度(10℃/0℃、15℃/5℃、20℃/10℃、25℃/15℃),分析干旱和温度胁迫及其互作效应对发芽率、发芽势、根长和芽长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影响,阐明其对环境胁迫因素的响应机制。2)播期试验:在河北坝上地区设置5个播期(5月1日、5月11日、5月21日、6月1日和6月11日),探究不同播期下环境温度和土壤水分变化对出苗率及产量的影响,明确河北坝上冷凉地区藜麦高产的适宜种植时间。种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发芽率、发芽势、根长和芽长逐渐增加,20℃/10℃和25℃/15℃处理下种子萌发率较高。在干旱胁迫下,种子萌发指标整体下降。当干旱胁迫较轻(PEG-6000为-0.3MPa)时,SOD和CAT活性较高,种子萌发受到的影响较小。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藜麦出苗期间温度和籽粒产量均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以6月1日播期处理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出苗率与环境温度呈正相关,产量与株数呈显著正相关。6月1日播期出苗期间的平均气温为17.77℃,出苗率为95.72%;5月11日播期出苗期间的平均温度为5.90℃,出苗率为6.58%。与5月11日播期相比,6月1日播期产量提高435.67 kg·hm^(-2)。以上结果表明,藜麦种子能耐受一定程度的干旱胁迫,但在低于15℃/5℃的温度下萌发表现较差。在河北坝上冷凉地区,为确保藜麦的出苗率免受低温的负面影响,不宜过早播种;适宜播期在5月中旬到6月上旬,以保证藜麦生长所需的适宜温度。此结果可为优化坝上冷凉地区藜麦种植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