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广东湛江524088 广东省南海深远海渔业管理与捕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湛江524088
出 版 物:《海洋环境科学》 (Marine Environmental Science)
年 卷 期:2025年第44卷第1期
页 面:26-34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理学] 09[农学] 0903[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0713[理学-生态学]
基 金: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项目(2022A151511095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306159) 广东海洋大学科研启动经费资助项目(060302022302) 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项目(12500101200021002) 广东海洋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CXXL2023001) 广东海洋大学本科生创新团队项目(CCTD201803)
主 题: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AMBI指数 ABC曲线 生态质量评价 北部湾
摘 要:为探究中国北部湾北岸近海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评估其生态质量,并为北部湾生态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于2022年秋季(11月)在北部湾北岸近海布设12个站位进行大型底栖动物调查。本次调查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30种,其中,多毛类种类最多,为12种,其次为软体动物(8种)和甲壳类(6种),棘皮动物和其他类群种类较少。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48 ind./m^(2)和135.04 g/m^(2)。丰度组成以多毛类和软体动物占优势,生物量以软体动物占绝对优势。总体上近岸的丰度和生物量均大于远岸。优势种为粗帝汶蛤(Timoclea scabra)、奇异稚齿虫(Paraprionospio pinnata)和双鳃内卷齿蚕(Aglaophamus dibranchis)。非度量多维度尺度分析(nMDS)与群落聚类分析结果一致显示,研究区域内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可划分为3个亚群。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abundance-biomass comparison curves,AB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北部湾北岸近海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未受到扰动。海洋生物指数(AZTI’s marine biotic index,AMBI)与多变量海洋生物指数(multivariate AMBI,M-AMBI)评估结果显示,北部湾北岸近海整体底栖生态质量状况良好,仅个别站点显示轻度扰动。本文初步研究了北部湾北岸近海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及其生态质量,结果表明,北部湾北岸近海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受扰动程度较低,底栖生态质量整体处于良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