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厦门大学)福建厦门361005
出 版 物:《大学化学》 (University Chemistry)
年 卷 期:2025年第40卷第1期
页 面:234-246页
学科分类:040106[教育学-高等教育学] 0401[教育学-教育学] 04[教育学] 07[理学] 0703[理学-化学]
基 金:厦门市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3502Z202371030)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2426)
主 题:配位化学 立体化学 八面体络合物 手性 拆分 绝对不对称合成 反应机理
摘 要:2024年是我们在厦门大学化学系开展cis-[CoBr(NH_(3))(en)_(2)]Br_(2)的拆分和绝对不对称合成研究20周年,距配位化学创始人Alfred Werner于1911年成功拆分cis-[CoX(NH_(3))(en)_(2)]X_(2)(X=Br^(-)、Cl^(-))两个系列络合物已经113周年。为了纪念Werner及其团队对配位化学创始和发展的非凡贡献,本文首次通过详述cis-[CoX(NH_(3))(en)_(2)]X_(2)的拆分(Alfred Werner携Victor Louis King和Ernst Scholze)和cis-[CoBr(NH_(3))(en)_(2)]Br_(2)的绝对不对称合成(Kouichi Asakura)初创探究、后续进展以及相关研究,阐明手性八面体络合物的配位立体化学在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并对cis-[CoBr(NH_(3))(en)_(2)]Br_(2)的绝对不对称合成提出基于配位化学基本原理的“电子转移催化-结晶诱导机理。